找准着力点 答好民生卷丨打造“十分钟文化圈”!阿拉善百姓幸福感爆棚

今日阿拉善 2023-07-07 12:23:24

服务体系从无到有,服务设施由旧变新,服务内容由少变多……近年来,随着我盟覆盖城乡的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逐步完善,文化产品和文化服务供给空前丰富,阿拉善广大居民的生活因文化而更有质感和温度。


(资料图)

日前,记者见到67岁的贺祥时,他已早早来到盟文化馆教室等候上萨克斯课。这是他学习萨克斯的第二年,除了上课时间,每天在家他也会练习。“盟文化馆免费开设这么多培训班,让我们老年人能够老有所学老有所乐。除了萨克斯,我参加的合唱团还拿了好几次奖,这才是真正的文化惠民呀。”贺祥高兴地说。

据了解,盟文化馆每周对外开放112个小时,为群众免费提供排练场所、演出服装,开展500人以上的大型文化活动、演出年均70次,每年为特殊群体服务10次,开办成人钢琴、书法、蒙古象棋、合唱、声乐器乐等11个门类的艺术培训班……一系列多彩的文化惠民活动,编织出一道覆盖城乡的亮丽文化风景线。

“群众有需求,我们有回应。”盟文化馆馆长赛娜说,近年来,该馆通过“送文化”和“种文化”相结合的方式,不断推进公共文化服务精准化,满足不同年龄、不同职业群众的文化需求,并结合“我们的节日”“文化进万家”等主题活动的开展,着力打造“百日消夏”、全盟广场舞大赛、新年音乐会等7个文化品牌,零门槛、均等化、普惠制的公共文化服务,进一步提升了群众的参与度和获得感。

今年以来,盟文化馆文艺辅导部持续开展“订单式”公共文化服务,促进“供需”有效对接。“我们根据‘订单’需求,为阿吉奈艺术团成员、老年大学学员、广场舞大赛参赛选手辅导上百次,编排舞蹈《萨吾尔登》《辉煌中国梦》和《舞韵阿拉善》等,参加培训700余人次。”盟文化馆文艺辅导部舞蹈教师傲云告诉记者。

“今年图书馆推出‘信用阅+’服务,读者可凭借良好借书信誉换取积分,积分越多能借的书越多,以前我能借4本,现在能借6本啦。”读者白宇新说。

占地6400平方米的盟图书馆不仅外观大气,而且馆内藏书丰富,各种创意活动轮番举行,成为我盟名副其实的文化地标和“网红打卡点”之一。

多年来,盟图书馆坚持开展外借、阅览、电子图书、多媒体视听、参考咨询、文献检索等多类型、多层次服务,并开展形式多样、丰富多彩的阅读推广活动,不断丰富以阅读为核心的综合性文化服务,“阿拉善文化讲堂”“我们的节日”“4·23世界读书日”等品牌文化活动效果显著,广受群众欢迎。今年,盟图书馆上线了手机图书馆小程序,推出馆藏检索、一键续借、数字阅听、读者荐购等多种个性定制服务。其中,“读者荐购”服务真正实现了把图书资源采购权交给读者,今年采购书目中“读者荐购”占比超70%,并将此批图书同步纳入“信用阅+”资源库,持续提升公共服务效能。据统计,盟图书馆馆藏图书从2009年的7.3万余册增至现在的28万余册,年平均服务读者10万人次。

与盟图书馆相隔约300米的阿拉善博物馆,每到周末或寒暑假都是“门庭若市”。“我会经常带孩子到博物馆参观学习,还不定期参加馆内活动,收获很大。”巴彦浩特居民斯琴说。

阿拉善博物馆馆区占地20000平方米,建筑面积13800平方米,展厅面积5000平方米,馆藏文物32724件(套), 是一座历史与艺术并重,集收藏、展览、研究、公共教育、文化交流于一体的综合性博物馆,先后被评为国家二级博物馆、国家AAA级旅游景区。

“文化见证了城市的历史、保存了城市的记忆、传承了城市的精神、展现了城市的文明,越是文化底蕴深厚的城市,越需要通过研究文化、展示文化、传播文化,实现对历史积淀和人文精神的萃取与提炼,提升城市的魅力和影响力。”阿拉善博物馆馆长张震州告诉记者,该馆将继续用好线上线下平台,守护好、传承好、展示好中华文明优秀成果,不断优化公共文化服务供给,充分发挥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基地功能作用,满足人民群众对公共文化需求,为广大群众提供优质的公共文化场馆服务,让博物馆成为人民美好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。

近年来,我盟公共文化服务建设不断完善,通过打造“城乡10分钟文化圈”,已形成覆盖盟市、旗区、苏木镇、嘎查的四级公共文化服务体系,各级公共文化场馆年均开展线上线下群众文化活动2700余场次,惠及群众80余万人次。

丨阿拉善日报融媒体记者:闫琛琛

丨编辑:史夏濛

丨审核:田娜日莎

转载请注明来源于阿拉善日报官方微信《今日阿拉善》

标签:

广告

Copyright ?   2015-2022 北极商场网版权所有  备案号:浙ICP备2022016517号-19   联系邮箱:514 676 113@qq.com